close
走進台灣IBM六樓,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工商事業部副總經理盧志浩的辦公室,外頭一片空蕩蕩的座位區,讓人好奇,他的部門員工都跑到哪去了?
事實上,這裡是IBM最難管理的一個單位,因為盧志浩下面所有技術顧問、企管顧問幾乎都派駐在客戶端的海內外企業「上班」,執行各種專案,鮮少踏進IBM辦公室,「有員工回台北總公司報到,還問我廁所在哪裡?」盧志浩又氣又好笑的說。
有八個直接部屬,及約四十位間接部屬的盧志浩,最擅長利用e-mail和這群看不見的員工溝通,也歸納出一般人處理電子郵件最常犯的五大禁忌:
禁忌一:主旨不明確
《超簡單電子郵件管理》一書估算,全球電子郵件的數量每年以平均約一五%的速度增加當中;此外,每人每天若收發四十封信,一年的信件量約為九千六百封,再換算成時間,每年花在處理電子郵件上就有四十個工作天。
盧志浩坦言,每天一開機就得面對幾十封、甚至上百封郵件,「只能看主旨,做重點管理!」
他指出,很多信件主旨的開頭都會強調「必讀」(Must read)、「緊急」(Urgent),甚至還有閃動的警示,但並不是這樣就能讓收件者了解信件的重要性。
「重點是主旨要分類、寫完整,」他舉例,不只光寫「請求核准」(request for approval)或「開會通知」(meeting minutes)還要將日期、時間、地點清楚標示出來,如「開會通知:四月十九日下午三點第一會議室業務週會」。
國外的習慣還會在主旨最後加上「EOM」(end of message),意思是重點就在標題上,不必點進去看信件內容即可明瞭。而寫清楚主旨,也方便收件者進行郵件的儲存分類與管理,想找歷史郵件也無須大費周章。
事實上,這裡是IBM最難管理的一個單位,因為盧志浩下面所有技術顧問、企管顧問幾乎都派駐在客戶端的海內外企業「上班」,執行各種專案,鮮少踏進IBM辦公室,「有員工回台北總公司報到,還問我廁所在哪裡?」盧志浩又氣又好笑的說。
有八個直接部屬,及約四十位間接部屬的盧志浩,最擅長利用e-mail和這群看不見的員工溝通,也歸納出一般人處理電子郵件最常犯的五大禁忌:
禁忌一:主旨不明確
《超簡單電子郵件管理》一書估算,全球電子郵件的數量每年以平均約一五%的速度增加當中;此外,每人每天若收發四十封信,一年的信件量約為九千六百封,再換算成時間,每年花在處理電子郵件上就有四十個工作天。
盧志浩坦言,每天一開機就得面對幾十封、甚至上百封郵件,「只能看主旨,做重點管理!」
他指出,很多信件主旨的開頭都會強調「必讀」(Must read)、「緊急」(Urgent),甚至還有閃動的警示,但並不是這樣就能讓收件者了解信件的重要性。
「重點是主旨要分類、寫完整,」他舉例,不只光寫「請求核准」(request for approval)或「開會通知」(meeting minutes)還要將日期、時間、地點清楚標示出來,如「開會通知:四月十九日下午三點第一會議室業務週會」。
國外的習慣還會在主旨最後加上「EOM」(end of message),意思是重點就在標題上,不必點進去看信件內容即可明瞭。而寫清楚主旨,也方便收件者進行郵件的儲存分類與管理,想找歷史郵件也無須大費周章。
禁忌二:內容沒重點
盧志浩表示,很多人寫電子郵件習慣開場講得「落落長」,繞了一大圈到最後一句才出現重點:「請簽核此案」、「請做出決策」。「其實信件的第一段,應該放你預期對方讀了能有的反應跟動作!」
盧志浩舉例,第一段該出現「以下是專案失敗的原因,希望你能了解」,而不是先解釋專案失敗的原因,收件人也才能判斷,是否要花時間往下閱讀,或有空再閱讀。
而信件內容除了言簡意賅,也應避免模糊的詞彙。例如,「盡快提供完整的報告」,不如正確定義「下午幾點前,請提供報價單、企畫書」等明確說法。
禁忌三:濫用副本、轉寄、全部回覆
《超簡單電子郵件管理》提到,「全部回覆」與「轉寄」,大概是目前為止,大家對電子信箱最大的抱怨。許多人看到笑話奇文,便任意點下發送鍵「轉寄」;而「全部回覆」則讓沒有時間可以參與討論的收件者,感到被迫參與的壓力。
盧志浩曾經遇到一位下屬,動輒把信件「副本拷貝」(cc)給他,讓他不堪其擾。有些管理書籍會教導上班族,將信件cc給主管,以凸顯自己的努力過程或為決策求自保。但是副本寄過頭,效果可是大打折扣!
盧志浩的處理方式就是,完全不看也不回應該下屬寄來的信件,並請其停止轉寄副本。IBM公關陳慧純指出,IBM會提醒員工,期待對方有行動的,就是收件人,其餘應該被告知的相關人,才是副本的對象。
禁忌四:太隨興的口語
比起面對面交談,電子郵件沒有聲調、肢體語言和談話情境,和上班族慣用的MSN等即時通訊介面一樣,溝通錯誤率和翻臉率很高。
據芝加哥大學丹尼爾.曼奇克(Daniel A. Menchik)和田曉理(Xiaoli Tian)研究,使用表情符號、大寫字母、驚嘆號等,甚至使用不同字體或顏色,都能輔助表達文字的情緒。
盧志浩表示,很多人寫電子郵件習慣開場講得「落落長」,繞了一大圈到最後一句才出現重點:「請簽核此案」、「請做出決策」。「其實信件的第一段,應該放你預期對方讀了能有的反應跟動作!」
盧志浩舉例,第一段該出現「以下是專案失敗的原因,希望你能了解」,而不是先解釋專案失敗的原因,收件人也才能判斷,是否要花時間往下閱讀,或有空再閱讀。
而信件內容除了言簡意賅,也應避免模糊的詞彙。例如,「盡快提供完整的報告」,不如正確定義「下午幾點前,請提供報價單、企畫書」等明確說法。
禁忌三:濫用副本、轉寄、全部回覆
《超簡單電子郵件管理》提到,「全部回覆」與「轉寄」,大概是目前為止,大家對電子信箱最大的抱怨。許多人看到笑話奇文,便任意點下發送鍵「轉寄」;而「全部回覆」則讓沒有時間可以參與討論的收件者,感到被迫參與的壓力。
盧志浩曾經遇到一位下屬,動輒把信件「副本拷貝」(cc)給他,讓他不堪其擾。有些管理書籍會教導上班族,將信件cc給主管,以凸顯自己的努力過程或為決策求自保。但是副本寄過頭,效果可是大打折扣!
盧志浩的處理方式就是,完全不看也不回應該下屬寄來的信件,並請其停止轉寄副本。IBM公關陳慧純指出,IBM會提醒員工,期待對方有行動的,就是收件人,其餘應該被告知的相關人,才是副本的對象。
禁忌四:太隨興的口語
比起面對面交談,電子郵件沒有聲調、肢體語言和談話情境,和上班族慣用的MSN等即時通訊介面一樣,溝通錯誤率和翻臉率很高。
據芝加哥大學丹尼爾.曼奇克(Daniel A. Menchik)和田曉理(Xiaoli Tian)研究,使用表情符號、大寫字母、驚嘆號等,甚至使用不同字體或顏色,都能輔助表達文字的情緒。
在《台積DNA:年輕工作者的四十堂修練課》書中,台積電前總執行長蔡力行曾說:「e-mail是非常危險的溝通工具。很多人一生氣就啪啦啪啦的寫,一寫完就按『傳送』,一傳送就後悔了、完蛋了。」
電子郵件千萬不能「我手寫我口」,太隨興的用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。例如口語說:「你再給我確定時間」,換成在電子郵件,就顯得有命令的口氣。信中最好以「情境」取代「情緒」,例如:「你答應要給我的報價」,可以寫成「上次會議中,你說要提供的報價」,以避免誤會。
因此盧志浩寫好每封電子郵件,至少會閱讀兩次以上再寄出。
禁忌五:不痛不癢的激勵、糾正
對盧志浩而言,如何透過電子郵件對看不見的部屬進行激勵與糾正,至關重要。
「激勵團隊的寫法,最好能在信裡提到個人的名字,講求平均的具名,並且要舉出明確事證,言之有物。」他舉例。
盧志浩年初和每季會發信給全部員工,明確條列出工作重點與業績目標,「例如我會寫出三個工作重點為何,目前有把握的是多少,只要贏兩個,當季業績就沒問題了。而不只是空洞的喊口號,要大家團結努力,」他強調。
至於寫信糾正員工行為,盧志浩建議盡量用討論的方式,不能用指責的語氣,「因為電子郵件已經很冷,沒有什麼感情了。」他通常會先發一封中性的電郵,再以電話輔助,「一定要用語氣告訴員工,你的堅持在哪裡,順便聽聽他的反應,才知道接下來怎麼處理。」
用電子郵件溝通,好比使用飛彈,快速且威力強大;注意使用大忌,才能彈無虛發!
電子郵件千萬不能「我手寫我口」,太隨興的用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。例如口語說:「你再給我確定時間」,換成在電子郵件,就顯得有命令的口氣。信中最好以「情境」取代「情緒」,例如:「你答應要給我的報價」,可以寫成「上次會議中,你說要提供的報價」,以避免誤會。
因此盧志浩寫好每封電子郵件,至少會閱讀兩次以上再寄出。
禁忌五:不痛不癢的激勵、糾正
對盧志浩而言,如何透過電子郵件對看不見的部屬進行激勵與糾正,至關重要。
「激勵團隊的寫法,最好能在信裡提到個人的名字,講求平均的具名,並且要舉出明確事證,言之有物。」他舉例。
盧志浩年初和每季會發信給全部員工,明確條列出工作重點與業績目標,「例如我會寫出三個工作重點為何,目前有把握的是多少,只要贏兩個,當季業績就沒問題了。而不只是空洞的喊口號,要大家團結努力,」他強調。
至於寫信糾正員工行為,盧志浩建議盡量用討論的方式,不能用指責的語氣,「因為電子郵件已經很冷,沒有什麼感情了。」他通常會先發一封中性的電郵,再以電話輔助,「一定要用語氣告訴員工,你的堅持在哪裡,順便聽聽他的反應,才知道接下來怎麼處理。」
用電子郵件溝通,好比使用飛彈,快速且威力強大;注意使用大忌,才能彈無虛發!
全站熱搜